不认识云南的茶山人
不敢买贵的普洱茶?
普洱茶行业现状为何如此?
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?
来看看小黑怎么想
不认识云南人,不买普洱茶;不认识云南的茶山人,不敢买贵的普洱茶。
这几句话是对过去,2016年再往前十年
我们普洱茶行业的一个现状现象化总结
这为什么会这样呢?
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信息差呢?客观的看这个事情并不是说谁是坏人,主要是因为我们行业发展的时间太短了。
那有人问说“普洱茶不是上百年的历史吗?”是因为在2002年之前呢,云南的茶产业实行一个双轨制,没有完全放开民营。这也就导致没有市场化,没有市场化又何来产业可言呢?
2001年之前实行双轨制的时候,云南的茶产业主要是边销、侨销。边销主要就是我们的整个西北和北方一个牧区。侨销是通过香港、南洋,卖往东南亚地区。基本上内销来讲比例是非常小的。
双轨放开之后呢民营资本开始进入,私人茶企开始增多。这个时候真正市场化的进程才刚刚开始。
所以我们说,01年市场开始启动,到05年逐渐被认知,再走到今天2022年,才刚刚二十二年。行业发展时间短,信息不对等这么一个现状,主要是因为发展时间短、不成熟。
但这个就说回来,为什么吉普号要去打造标准化产品。你可以想象一个场景,有一个人走进茶叶店,或者走进某个商超。他面对琳琅满目的产品的时候,他整个人其实是懵的呀。
不管你是什么品牌,不管你叫什么产品,我无法是识别,无法快速的获得自己想要的产品。那我就得去问业务员,当业务员不太清楚时,就得坐下来喝一喝。有时候一喝就是一上午或者一整天。
它造成的是一种巨大的交易成本的上升,认知成本和学习门槛也会变高。这样一来那交易效率就降低了。但如果切换一种方式我们来看。
比如说我想喝喝看生普,一看有一款茶叫405。”4“进阶/品鉴级,“0”主产区在勐海,“5”含芽率算是中等,这样一来我就能快速识别产品信息。了解到这款茶是否是我喜欢的。
其实,做标准化产品是提供了一个,未来大众去接触这个茶产品,认知门槛的降低。从而从这个角度,循序渐进的去推动产业效率的提升。